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走出误区 让腹泻去也匆匆

2008-07-22 01:5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夏天绿树葱葱,生机盎然,让人充满激情。然而,夏天也是病菌活动猖獗,急性腹泻多发的季节。面对腹泻,您是不是有这样那样的误区?本期名医谈病,就让专家告诉您如何——

  ——西药

  (1)吸附药及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药用活性炭、白陶土、鞣酸蛋白、次碳酸铋、双八面体蒙托石(思密达)等。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的腹泻。

  这些药物口服到大肠后,可通过吸附或收敛作用减少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或形成保护膜,减少肠黏膜渗出而发挥止泻作用。有的也能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使粪便稍微成形。药物本身无杀菌、抗毒作用。因其作用不强,对严重腹泻疗效稍差。

  以上药物宜空腹服用,如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应间隔一段时间。有呕吐者不宜使用。

  (2)通过影响肠道运动而止泻的药

  地兰诺酯、洛哌丁胺(易蒙停)、复方樟脑酊等。这些药物可用于急、慢性腹泻,对局限性肠炎、溃疡性肠炎、放射病引起的慢性腹泻亦有效,其止泻作用强而迅速。

  主要作用于肠壁,直接抑制胃肠平滑肌的收缩,抑制肠蠕动,从而达到减少排便次数的目的。但必须注意的是,1岁以下婴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和伪膜性肠炎者禁用。

  (3)解痉止痛剂

  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等药。有选择性解除痉挛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治疗感染性休克,常用于胃肠绞痛。青光眼、脑出血者禁用。

  (4)调节肠道菌群药

  多为一些人体正常菌群中的有益菌的活菌制剂。常见的有双歧杆菌、嗜酸性乳酸杆菌、酪酸菌、地衣芽孢菌无毒菌株等。可用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菌群失调、菌痢等。

  应用后能大量补充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并能促进其增殖,以纠正菌群失调,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但不能与抗菌药物同服,应间隔半小时以上。

  ——中药

  中医药对急性腹泻的治疗以其灵活多变、副作用小见长,所以治疗腹泻时常使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液)、黄连素、葛根芩连微丸、枫蓼肠胃康、加味保和丸、参苓白术散等。这些中成药制剂有抗菌、消炎、止泻及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以下4型辨证施治:

  1.寒湿型多见于暑天过食生冷而发病,表现为腹泻,大便清稀,不甚臭秽,腹痛肠鸣,恶心呕吐,胸膈痞闷,或兼恶寒重,发热轻,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散寒燥湿,芳香化浊。可服用:藿香正气丸(液)等。

  2.湿热型表现为吐泻频作,脘闷恶心,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吐泻物皆酸腐臭秽,大便黄褐,小便少色黄,心烦口渴,可伴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调理肠胃。可服用:黄连素、葛根芩连丸、枫蓼肠胃康、加味香连丸等。

  3.食滞型多因暴饮暴食所致,表现为腹痛泄泻,粪便异臭,泻后痛减,呕吐酸腐,嗳气饱胀,腹满厌食,舌苔厚腻,脉弦滑。治宜:消食导滞和中。可服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4.虚寒型多见于脾胃素弱者,表现为吐泻频频,腹痛喜按,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治宜:温中散寒,补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固本益肠片等。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李军祥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消化内科(脾胃肝胆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国家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新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3余项,获教育部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主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211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发明专利9项,开发院内制剂二个,科技成果转让二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慢性胃肠病和慢性肝病研究。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