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感染性休克临床实践指南

2024-01-25 00:52:42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引起的脓毒症,严重时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的危重并发症。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淤血代偿期、心输出量降低期、低血压无尿期以及高分解代谢期。

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引起的脓毒症,严重时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紊乱的危重并发症。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淤血代偿期、心输出量降低期、低血压无尿期以及高分解代谢期。

一、淤血代偿期

1.血管扩张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发冷、花斑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减少(<0.5ml/(kg·h)),体温大多正常或略偏低,此期循环系统变化不大,肾功能尚可。

2.血管收缩期:随着微循环障碍加重,皮肤青紫、花斑纹增多加深,尿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尿,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加快,四肢厥冷,体温逐渐升高至38-39℃,此时循环系统可能出现明显变化,如中心静脉压增高、脉压缩小,多数患者肾功能受损。

二、心输出量降低期

一般在起病后6-12小时进入,持续6-8个小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出汗、肢端湿冷、口唇发绀、尿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无尿,同时伴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且经积极液体复苏治疗无效者,应早期予以血管活性药提升血压,并进行有创动脉监测指导容量管理。

三、低血压无尿期

一般在起病后12-72小时进入,可持续1-3天。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仍无法维持灌注肾脏,则开始少尿或无尿,若不能及时处理则可能进展为难治型急性肾衰竭,需加强血液净化支持治疗。

四、高分解代谢期

一般在起病后一周左右进入,可持续数周。患者仍有较多体液丢失,继续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大量分解代谢产物蓄积导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常合并凝血功能异常,需要营养支持治疗来纠正。

五、重症监护与救治

1.液体复苏:合理使用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注意补钠的同时不宜过早给予晶体溶液,以减轻心脏前负荷负担。

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要时尽早联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改善脏器缺血情况。

3.镇痛、抗焦虑治疗:充分镇痛可有效抑制内源性的炎性反应和应激,改善全身各系统的病理生理状况,常用哌替啶、吗啡等。

4.机械通气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实施机械通气,根据患者的病情设置合适的吸氧浓度和通气模式,保证充足的气体摄入和交换。

5.抗菌治疗:针对不同部位的致病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可选用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首选氨基糖苷类药物;厌氧菌感染可酌情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等广谱抗生素。

6.血糖控制:血糖过高易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增加感染风险,而血糖水平长期偏低又会加速免疫损伤,故需将空腹血糖水平严格控制在8mmol/L以内。

7.营养支持:给予肠外营养补充能量及蛋白质,必要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使每日供给的热量达到2500kcal以上,以满足高分解代谢的需求。

8.肾脏替代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的少尿或无尿现象时,需及时行CRRT清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性物质,避免对肝、脑、心、肺等重要器官产生损害。

此外,在恢复期间还需严密观察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循环、呼吸、意识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