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发生休克微循环变化

2023-12-22 02:27:5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发生休克时由于有效血量急剧减少或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根据失代偿期的代谢紊乱和组织灌注失调状态不同,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以及心源性休克等类型,不同类型休克引起的微循环变化也有所不同。

发生休克时由于有效血量急剧减少或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而产生的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根据失代偿期的代谢紊乱和组织灌注失调状态不同,可将休克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梗阻性休克以及心源性休克等类型,不同类型休克引起的微循环变化也有所不同。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1.代偿期:此阶段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稳定,主要表现为血压稍有下降,心率加快,尿量略少,微循环无明显变化。如继续出血或失液,可能出现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低、脉快而不细、尿量减少等情况。

2.休克期:此阶段为休克早期,机体已不能代偿丧失的有效血容量及细胞外液量扩大的趋势,出现明显的代谢紊乱和组织灌注不足,主要表现为收缩压迅速降低、脉压缩小、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尿量减少,微循环呈现淤血状态,毛细血管袢塌陷、开放,红细胞呈串珠样排列,有时可见渗出至管壁的成分。

3.休克极期:此阶段为休克晚期,机体进一步丧失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同时酸中毒加重,全身各系统严重损害,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持续降低(一般<90mmHg)、心跳加速、体温不升、尿量更少,甚至无尿,微循环广泛淤血或坏死,大量微血栓形成并沉积于各微循环部位,使微循环完全阻塞,此时常需依赖体循环血液供应。

二、分布性休克

此类休克主要是心脏排出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其特点是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淤血或缺血交替存在,但以广泛的微循环淤血为主。常见于脓毒症、烧伤休克、过敏反应等。

三、梗阻性休克

此类休克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的某条途径受阻,导致心脏排出量骤减引起,其特点也是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淤血或缺血交替存在,但以广泛的微循环缺血为主。常见于上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胆道结石等。

四、心源性休克

此类休克主要是指在慢性疾病基础上因心肌受损、心室舒张受限、回心血量突然减少等原因所造成的急性充盈不足,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特点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广泛缺血,处于休克极期,并伴有严重的左心衰竭。

临床上休克患者应及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可酌情采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如多巴胺、间羟胺、米力农等。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