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暑可能是由中暑后免疫力下降、中暑后电解质紊乱、中暑后血液循环加速、中暑后胃肠功能紊乱、中暑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中暑后免疫力下降
中暑时体温调节中枢为高温所抑制,使体内产热多、散热少,从而引起高热状态。此时身体为了对抗高温而消耗大量能量,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易受病原体侵袭。对于轻度中暑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进行治疗,改善不适症状。
2.中暑后电解质紊乱
中暑会导致机体水分丢失过多,引起钠、钾等电解质失衡,进而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补充电解质是缓解电解质紊乱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来补充钠、氯等电解质。
3.中暑后血液循环加速
中暑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进一步加剧血液循环加速。严重中暑时应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以补充血容量。
4.中暑后胃肠功能紊乱
中暑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进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蒙脱石散、复方仙鹤草肠炎片等药物进行调理。
5.中暑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中暑时随着体温不断上升,脑部供氧不足,可能会损伤大脑皮层,引起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症状。针对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以及尿常规,以评估恢复状况。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直射,有助于减少中暑风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