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可引起感染中毒性休克的病因较多,常见于脓毒症、暴发性心肌炎等。感染中毒性休克时由于致病菌及其毒素或炎症介质的影响,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细胞缺氧及代谢紊乱而危及生命。此时微循环主要表现为:1.开放小动脉,动-静脉短路开放:是急性失代偿期的主要变化。一方面由于严重感染、大量失液、有效血容量降低等原因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另一方面因微循环内酸性产物堆积以及内源性刺激因素的作用,致使广泛的微血管痉挛收缩,管径明显变窄甚至闭塞。2.微循环衰竭:进入失代偿期后,如不及时抢救则进一步加重休克,发展为不可逆的全身微循环功能失调,最终出现微循环淤血,以致发生DIC。
针对上述情况,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碱化血液、抗感染治疗等方面。
一、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是纠正低血压的基础措施,也是改善脏器灌注的前提条件。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的前提下,以晶体溶液为主,并注意补钠、补钾,保证水电解质平衡;胶体溶液主要用于血红蛋白较低者,常用的有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等。
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起到扩血管作用,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常用的是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以使用多巴胺、间羟胺、米力农等。
三、碱化血液
当pH<7.15时,应开始碳酸氢钠滴入,以促使白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提高其杀菌能力,防止继发感染。
四、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采取中心静脉压测定指导输液速度,以免补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