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高楼火灾 如何逃生?

2010-11-22 09:29: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合肥市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完善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避难层等;二是建筑内部装修时,要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不要采用可燃、易燃和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材料装修。三是加强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时刻处于完整好用状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时刻处于畅通状态,常闭式防火门时刻处于关闭状态等。<br>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合肥市的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完善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如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应急照明和疏系统、应急广播系统、避难层等;二是建筑内部装修时,要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不要采用可燃、易燃和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的材料装修。三是加强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确保消防设施时刻处于完整好用状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时刻处于畅通状态,常闭式防火门时刻处于关闭状态等。

  熟悉建筑内部的逃生通道

  每个人对自己工作、生活、和消费的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做到了然于胸,并积极参加有组织的灭火疏散演习,这样,火灾发生时就不会觉得走投无路了。

  发生火灾早报警

  如果高楼失火,遇火第一时间首先该拨打119。说明起火地点、单位名称、火势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并安排人员在路口接应消防车。

  门锁发烫不可盲目开门

  高楼火灾逃生的原则是,突发大火后,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惊慌失措,在火灾刚发生时,可趁火势很小,用灭火器、和建筑的消防设施(室内消火栓)等在第一时间灭火,同时呼喊周围人员参与灭火和报警;如果发现楼内火势难以控制时,应尽快撤离火场并报警。在逃生开门前,应先触摸门锁。如果门锁温度很高或有浓烟从门缝中往里钻,则说明大火或烟雾已封锁房门出口,此时切不可打开房门,而应退守房间,关闭房内所有的门窗,用毛巾、被子等塞住门缝,并泼水降温。同时利用手机等通讯工具及时报警。

  利用高层的疏散逃生

  逃生时,应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有外窗的通廊和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设施。防止呛到浓烟,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尽量放低身姿对老、弱、病、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互相帮助,共同逃生。楼梯等安全通道都配有应急指示灯作标志。在火灾发生时,可循着指示灯逃生。

  利用建筑内的场所避难

  避难层: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设有避难层,在发生火灾时,可以进入避难层避难。

  楼顶平台:如果着火点位于自己所处位置的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应尽快往楼上逃生。楼顶平台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比如:顶有水箱,可用水浇湿自己的衣服,以抵御火焰的高温熏烤。

  卫生间:如果所有的安全通道都被切断,这时唯一的选择是,退到相对安全的卫生间内做短暂避难。被困者进入卫生间后,应将门窗关紧,缝隙堵严,拧开所有的水龙头放水。浴缸中应不断放水,一方面便于取水泼洒门窗降温,另一方面火势发展到卫生间时,人还可以躺在浴缸中暂时躲避一下。为消防队员来施救争取有利的时间。

  火灾“求救”要有术

  除了拨打手机外,也可以从凉台或临街的窗户向外发出呼救信号。比如:向楼下抛扔沙发垫、枕头和衣物等软体信号物;夜间则可用打开电筒、应急照明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帮助营救人员找到确切目标。

  “逃生勿入普通客用电梯”

  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但是,千万不要轻易乘坐普通电梯。因为发生火灾后,都会断电而造成电梯“卡壳”,这样逃生者会被困在电梯中,反而处于更危险的境地,给救援增加难度;另外,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火场上烟气涌入电梯,极易形成“烟囱效应”,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

  “有些场所不是避难的场所”

  切记千万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因为这些都是火灾现场最危险的地方,而且又不易被消防人员发觉,难以获得及时的营救。

  “高层火灾千万不能盲目跳楼”

  在得不到及时营救,又身居高层的情况下,切不可盲目跳楼。当被困人员所处的楼层在三层以下的情况下,可以用房间内的床单、被子、窗帘等织物,撕成能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并用水打湿,系在窗台、阳台或室内固定能承重的构件上滑向楼下,也可利用门窗、阳台、排管等逃生自救。

(实习编辑:吴春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